政府性债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04 11:02| 发布者: | 查看: |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要稳健发展仍然需要充分的资金作为保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决定了未来依然必须依靠大规模投资来保障经济增长。虽然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从局部地区后续融资和长远发展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控制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而值得思考的命题。 
      1、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可偿债财力之间的关系 
  按照现行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显示,债务率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与现有可偿债财力的比值,公式如下: 
  一般债物率= 一般债务余额÷债务年限×100% 
  一般公共预算可偿债财力 
  专项债务率= 专项债务余额÷债务年限 
  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偿债财力×100% 
  (由于债务年限在测算时,规定统一按照4年计算,故在以下分析中不予考虑。)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债务率与债务余额成正比,与可偿债财力成反比。以下主要分析一下债务余额和可偿债财力的统计口径问题。 
  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在实际计算该指标时,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余额均要求使用的是2014年底财政部和审计署清理甄别时规定的口径,姑且称之为小口径的政府性债务余额;可偿债财力是依据本级财政编制的财政决算报表上的数据计算得出,也姑且称之为小口径的可偿债财力。因此,依据该口径数据计算得出的债务率,实际是一个局部的债务率,并非全面反映政府债务情况的数据。 
  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政府性债务不只局限于审计署认可的政府和保障房项目融资,而是大量存在于其所属的各个融资平台公司,地方同级政府对其债务均负有最终偿还责任,应该将各类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也包含在政府性债务范围内,称之为大口径债务。与之对应的,可偿债财力也应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的可偿债收入,称之为大口径可偿债财力。因此用大口径的政府债务与可偿债财力对比分析得出的政府债务率才将是最全面的和最真实的。 
  2、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可变现资产之间的关系 
  按照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即所谓“产业型政府”的理解,有关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几乎全部事项,说到底就是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在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时,一般只是考虑了财力或收入与债务的关系,而忽视了随着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使用,在增加财力或收入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形成了政府性的资产。比如区域内办公楼、孵化器、学校、路网、水电气暖等各类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等。 
  这些政府性资产也为政府性债务偿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良性的政府性资产不但能够消除现有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并且能够为后续进一步融资提供充分的担保及可抵押资产,从而提高再融资能力。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中有一项资产负债率的指标,如下: 
  资产负债率= 政府债务余额 
  政府可变现资产×100%
  但该指标中的政府性可变现资产,没有规定明确的统计范围。作为地方政府来说,大量的政府债务形成的房屋、土地、厂房、市政设施等资产,均体现在各下属融资平台公司的报表之中,属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因此,该政府可变现资产应该包括本级政府所属的国有企业的可变现资产。 
  3、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再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 
  前面在债务风险的类型中提到了“短债长用”问题,现实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主要投向是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投入后形成可用于偿债的财力(土地出让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的周期很长。解决还款来源的主要办法就是不断借新债还旧债。这就需要具备再融资的能力,再融资能力强则债务风险弱,再融资能力弱则债务风险大。政府再融资能力的大小一是受政府融资政策和国家货币政策影响;二是与政府现有的财力状况以及未来财力的增长预期密切相关;三是与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相关,即其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指标是否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四是与政府可提供的抵押资产数量、担保资源相关。 
  4、政府性债务风险与管控能力之间的关系 
  目前的政府债务风险测算及分析,特别强调政府性债务风险本身及其各相关硬指标的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软指标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影响。实际上,科学的、高效的债务管控能力同样能够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是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管理手段。 
  政府性债务管控作用的关键体现在提高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债务资金更多更快地投入到优质的项目上,在预期内收回资金并按时偿还债务,形成借、用、还的良性循环。这一过程是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来实现的,应该具备一套债务管理机制,负责编制合理的债务借、用、还规划,从债务举借前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到根据具体项目设计或选择适合的融资模式,形成不同融资方式、融资期限的合理组合;再到债务使用中的动态跟踪,减少资金沉淀和浪费;直到债务使用后的资金绩效评价。通过对债务的全过程把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政府性债务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综上所述,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因素很多,经梳理分析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债务偿还能力和债务管控水平。而这两方面又分别受制于多种因素:(1)债务偿还能力取决于可偿债财力、可变现资产和再融资能力。可偿债财力又取决于财政收支净额、财政分配体制;可变现资产取决于资金使用的方向和使用效率;再融资能力取决于政府融资政策和可抵押资产数量、担保资源以及财力的增长预期。(2)债务管控水平则取决于管控体系设计、融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及归还管理、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的建立。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因素构成图 
  由此可见,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风险的因素很多,也就决定了地方政府对其债务风险的管理必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要实现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債务风险的目标,同时还要保障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应该建立一整套机构完整、职责清晰的管理体系,由同级政府领导、同级财政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和融资平台公司共同参与,按照通盘规划、摸清底数、统筹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将所有政府性债务余额、收入来源、存量资产应统尽统,编制形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实现摸清家底。财政部门定期根据同级政府的阶段性建设发展目标要求,牵头组织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债务偿还预算及融资预算;相应的还应编制中期(3-5年)财务收支规划、债务偿还规划及融资规划。在以上预算或规划报请同级政府及人大审批后,由各相关单位及平台公司组织实施。与此同时,财政部门在摸清政府所有债务、收入、资产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措施和化解规划。 
       北京华鑫收账公司(官网:http://www.zhuizhaiwang.cn 王律师:153-2191-0511)坚守“真诚做人、认真做事、当事人利益至上”的为人处事原则,专业从事北京以及全国各类欠款的催收业务,专业律师团队坐阵,手段完全合法,不成功不收费。
<
>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53-2151-0511
售后服务热线
153-2151-0511